曾经有人说过,饮食是一种文化。
而饮食在什么时候成为一种文化,这恐怕不会有一个精确的答案。当饮食成为一种文化之后,“吃”就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区以及各个民族之间一个交流的话题,变成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提到南宁,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不是青秀山,不是邕江,而是南宁的米粉。在来南宁的十个外地人至少有八个会给你这个答案。
在南宁,可谓“粉”字当头。什么“老友粉”,什么“螺丝粉”、“猪手粉”……令人目不暇接。南宁的米粉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南宁最大的一块金字招牌。南宁的米粉于南宁就好像烤鸭在北京,火锅在重庆,泡馍在西安,它们是城市饮食文化的代名词。
要是来到南宁却错过吃上一碗南宁米粉,虽然说不至于算是没到南宁,但那许少的失落肯定有的。 知道米粉的肯定知道南宁,同样,知道南宁的也一定知道南宁米粉。
每个城市都有吸引人的特点,南宁以“绿都”著称,但在南宁人眼里,她更迷人应该是这里的南宁米粉。 在南宁,米粉是最大众化的食物,米粉店在南宁街头随处可见。许多人的早餐就是一份米粉。而晚上喝酒的时候,炒粉就是必不可少的填肚佐酒的好菜。
南宁米粉一般常见的是扁粉与圆粉。扁粉是最普遍的,它薄嫩润滑,能做各种粉食。象一般的肉粉、牛腩粉、锅烧粉、老友粉、干捞粉、炒粉等,圆粉则主要做桂林米粉,还有生榨粉等等。
南宁不单米粉的品种多,米粉的做法更是花样百出,而且各有闻名。老友粉的名气在南宁人人尽知。一碗下去满头是汗,吃不得辣的人最好不碰。 吃米粉也吃出一代米粉专家,有位叫青春肥河马的网友,走访全城米粉店,写出南宁米粉最经典大全“粉仔粉妹南宁“磕粉”必备手册”。
所以,南宁米粉是一个符号。
在南宁那绿色盎然的街头,一碗碗雪白的米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喧嚣中感受碗中那米粉的风情。
不仅如此,伴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个符号是这座城市一道跨越过去和现代的恒久选择。通过这个符号,人们看到了南宁在文化中蕴涵着南宁人特有的朴实与真诚。
南宁人识食,好食,会食,是个“为食鬼”。
“为食鬼”可以理解为对南宁人一个赞誉。对于吃,几乎每个南宁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南宁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从古至今,南宁人得以品尝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佳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君不见,越来越多的外地粉店络绎不绝选择登陆南宁,前来扎寨安营。
作者 爱老虎油朱哥哥 图片 青春肥河马
应该是最正宗的玉林粉了,味道非常好,可惜肉越放越少了,一碗3块 ~~
星湖路上的品螺香螺蛳粉
在柳州粉中加入了一些南宁人喜欢的口味,在以前很受欢迎,经常找不到位置坐,但现在味道滑坡得太厉害了,风头完全被其他品牌螺蛳粉打压了下去,一碗2块5
干捞粉在夏天很受南宁人喜欢,这店也是朋友推荐我去的,入座率蛮高的,不过个人觉得味道也只一般,不像小时候在街边吃过的干捞那么好味。3块一碗!
花溪王牛肉粉,试吃地点人民路分店。花溪王在南宁有20多家分店。经过它的店面总会被汤的飘香吸引进去,但个人感觉粉的味道则很一般,胜在配肉和配汤上吧。。。。。2两3块钱。
新华街清真牛肉粉,南宁老字号了,现在到处都有它的分店,味道也确实不错,牛肉很香很嫩滑,汤也很好喝,所以上座率也居高不下!
号称南宁三大品牌的老友粉,不过感觉是三家中味道最次的那家,但比起其他粉店的老友粉已经算很好吃了,可惜酸味太重了。。。。。
中山路复记老友粉
新民路上的桂冠桂林米粉
没有人不喜欢吃炒粉,因为它太开胃了,几乎每个粉店。夜市都会有炒粉,很大众化的粉,不过南宁到底哪的炒粉最好吃,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定论,价格一般4块--5块。
正宗好吃的卷筒粉越来越少了,满街都充斥的一元三条的差劲货色,只有生力军的还算好吃,料蛮足的,粉也够大条,淋上稀释了的黄皮酱,吃起来真爽!
七星路上冰川小店干捞粉
南宁粉中至尊---炒粉!试吃地点:建政南路
建政路上的珍美味野生菌粉
共和路上老牌亚光老友杂粉
文化宫宾阳酸粉
很值得推荐的瓦褒粉,味道相当好,怪不得很多人都在吃,无论是粉和肉都很好吃,一碗2块5
粉之都烧肠粉,试吃地点:北湖南路
古城路上的天河牛杂河粉
北湖南城的罗秀猪脚粉。比起出道时的味道,现在这一招牌粉的味道也越来越不得了,不过粉很有特色,很多人喜欢它的滑嫩,2两3块5
建政路上的苏伯娘老鸭罐罐粉
上上品生炸米粉,试吃地点:民生路
中山路的仙池八珍粉
共和路上的竹成老友杂,以做老友面出名,老友粉的味道也算可以,加入了番茄,别有一番风味的说。
配菜蛮多的,但价格也不斐,2两要了4块,可惜没能把老友粉的特点完全发挥出来
老友居老友牛肉粉,试吃地点:建政路分店!
新民路上的尚食堂鸡汤粉
配菜中主力”脆皮“不够脆,选料太肥导致太腻,卤汁很一般,感觉有些失望,2两2块5。
民族商场内的生炸米粉,朋友推荐的,还算蛮好吃的,可惜配肉太肥,2块5一碗
中山路昌记牛巴粉,以前非常好吃,但现在走了下坡路了。。。。
北湖北路大阪楼的宾阳酸粉
公园路上的红鼻子桂林米粉
新民路上生力军卷筒粉
冠羽这个牌子的桂林米粉可能大家有点陌生,不过味道还是不错的,配的脆皮好吃!
“粉都源”的卤汁也是很棒的,整体味道还不错,就是分量少点了
建政路顶好生炸米粉
新华街冠羽桂林米粉
“粉之都”辣鸡粉
解放路“老味”老友八珍粉
思贤路柳记螺蛳粉
桃源路“又益轩”桂林米粉
火炬路“广味居”海鲜粉
广西米粉大全
广西人对米粉情有独钟,各地还有各地不同的吃法,南宁有老友粉、邕宁生榨粉、卷筒粉、宾阳酸粉,桂林有桂林米粉,柳州有螺蛳粉,玉林有牛腩粉,桂平有罗秀米粉,北海有海鲜粉,钦州有猪脚粉,百色有羊肉粉,梧州有牛杂粉……各地米粉各具风格,各有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广西“米粉文化”。
柳州螺蛳粉
有些食客吃螺蛳粉的时候会抱怨:“怎么没有螺蛳肉?”事实上正宗的螺蛳粉是不放螺蛳肉的。螺蛳粉之所以叫做螺蛳粉,是因为它的汤是用螺蛳熬成的缘故。外地人不习惯螺蛳粉汤辣和腥的味道,恰恰是螺蛳粉最大的特色。在柳州,一碗汤淡而无味的螺蛳粉是不会有人吃的。螺蛳粉的味美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汤料,这汤料是由螺蛳肉、三奈、八角、丁香等13种天然香料和味素、蔗糖配制而成的,至于13种香料放多少又有着严格的比例。有了这么多精细的汤料,它能不鲜吗?一碗好的螺蛳粉,好的配料也是不可缺少的。酸笋不能太酸,萝卜干不能太甜,腐竹和花生要炸得恰到好处。
爽口肉螺蛳粉,是把五花肉酥炸至金黄色,整齐地平铺在螺蛳粉上,配以极嫩的时蔬,淋上香麻油和辣椒油,赶快拿起筷子,开动吧!尝一口,爽口肉甘香松脆,螺蛳粉米气浓重,软滑爽口,酸、辣、鲜、烫顿时在口里交融。记住,螺蛳粉的精华在于汤中,你一定要细品其中的滋味。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历史悠久。远在清宣统年间,桂林市就出现了一家名震全城的米粉店,名叫“轩茶斋”。这间店的米粉具有滋味的是“炒片”。所谓“炒片”就是把新鲜的牛肉蒙在竹罩上焙干,再放到锅内用水焖,焖好后切片再炒。这样既保持了牛肉鲜甜的本味,又具有松软并有嚼头的特点,加上焖炒片的卤水味中带甜,这就使“轩茶斋”的米粉具有自己的特色。另外还有一有家名噪一时的米粉店,叫“会仙斋”。它的米粉有个名堂,叫“碗底见白”。就是说,每一碗米粉,放卤水的份量正好拌完米粉,恰到好处,一滴不剩。原来,“会仙斋”把功夫下在卤水上。它的卤水,加入罗汉果作调料,使卤水别有滋味,吃过之后,余味生津,耐人回味。
桂林米粉的鲜美可口,不尽在米粉本身,而在于精制卤水上。说道桂林米粉的卤水,其用料也不尽相同。米粉本身就可以列出原汤米粉、冒热米粉、生菜米粉、牛腩米粉、马肉米粉等十数种。其实面粉分类更普遍的是:素粉、卤菜粉(分猪菜、牛菜)、汤粉、和炒粉。桂林米粉制作工艺独特,色、香、味俱全,是桂林传统地方风味的一绝。桂林无论清晨,还是深夜,当你漫步桂林大街小巷,一阵阵米粉清香会扑鼻而来。无论是桂林人,还是在桂林工作、生活、出 差的外地人,都会被丝丝缕缕的米粉缠绕,产生“米粉情结”。桂林的男女老幼,几乎不可一日不吃米粉,哪怕是到外地出差,回家后,首先要吃桂林米粉。
南宁老友粉
南宁“老友粉”的由来,有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顾南宁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给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面”之名。由于南方人喜好米粉,则又有人以米粉取代面条而烹制,便产生了现在的老友粉。
老友粉又酸又辣,先要将酸笋、豆鼓、辣椒放到起火的油锅里爆。那味道可以飘散到很远的地方,牵着你的鼻子,把你拖到老友粉店里来。在一间店里吃老友粉,大家都吃得横流鼻涕竖流汗的,没了贵贱、内外之分,好似老朋友们欢聚一堂。那味道,那气氛,我一保你终生难忘。
罗秀米粉
1985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专题片《中国一绝之——罗秀米粉》——《粉丝吊人的神话》,在节目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在一根单杠上挂着一把重约200克、八成干的罗秀米粉,一个13岁的少年拉着粉条打秋千,尔后又有一个重70公斤的壮汉也上去拉着粉条打秋干,粉条丝完整末断。罗秀米粉这一超凡脱俗的优良品质,博得围观者异口同声的喝彩“真不愧为中国一绝!”
因产于桂平市罗秀镇一带而得名。罗秀米粉以条细均称,质地柔润,爽脆耐煮,细腻润滑而闻名遐迩。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据不同口味来烹制调配。其制作工艺独特,整个生产流程包括选米、浸米、磨浆、蒸粉、晒粉、以及摺粉皮、切粉丝、晒粉丝、扎米粉等。是桂平最著名的特产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
邕宁生榨粉
邕宁县城是邕江河畔一个小小的古镇。数百年前,小镇人的勤劳智慧创造出了生榨米粉这可口美食。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和九月十五,是附近各壮族乡村的大节,各家各户除了准备大鱼大肉,大排筵席外,做榨粉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米浆提前磨好,滴干水份,用布包起来,放进火膛中,用草木灰埋上两三天的时间,让米浆微微地发酵,带一点点酸味,会客节当天,支起大锅烧热水,榨粉,另一头熬上一大锅的骨头汤,半肥瘦的猪肉剁碎,加上切成末的头菜,一起炒香,榨好米粉,装碗,浇上一大勺头菜肉末,撒上葱花,加点油豆腐,浇上一勺汤,开吃!榨出来的米粉吃不完,放干净的竹杆上一挂,晾晒干后收起来,随吃随煮。实际上,不少城里人到乡下赶节,大都是冲着这散发着浓浓的新米芳香的新鲜榨粉而来的,他们回去的时候,好客的主人还会每人一大包给客人带上沉甸甸的榨米粉,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分享到壮家的淳朴和热情。
在方圆不过十余里的蒲庙镇,大街小巷,榨米粉摊档遍地开花,每日应接不暇的景象不难让人感受到本地人对自家“特产”的钟爱程度。镇上卖的榨粉比乡下做的更讲究配料。村里吃榨粉一般只用猪肉、葱花做佐料,而城里的除了上述几样,还有油豆腐、大头菜、胡椒粉、味精等辗成的细末,然后一道拌到滚烫的粉里。榨粉要求使用剁碎的鲜肉,这样味道才更美。虽然所有的做法和配料基本一样,而在选料上,如大米的优劣,打料的精粗,手压榨粉时用力的均匀程度以及煮粉火候的控制等等各道工序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最后成品的质量。好的榨粉,色白嫩、有韧性、断条碎条少,吃起来口感滑溜。
卷筒粉
卷筒粉,其实就是广东人说的肠粉。原先那卷筒粉是边蒸边切边出售的,流水作业。大家排队挤着等,只在乎那份鲜烫和那份热闹劲儿。南宁的卷筒粉味道可和广东肠粉大不一样,关键是它加了南宁特有的黄皮酱。
卷筒粉是将米浆摊成的薄饼撒上馅料(馅有很多种,看个人的喜好。一般有虾仁,猪肉等,当然还有素的。)蒸熟后再卷起来即成,佐以酱料、香油等醮食,特点是鲜香软滑。
宾阳酸粉
宾阳酸粉作为爽口消暑的夏日食品,以其特有的嫩滑、酸甜可口、香脆诱人而闻名遐迩。酸粉是一种凉拌粉,把酸甜的酱水拌到蒸粉托里,加以红烧肉、腊牛肉巴、油炸肉、酸豆芽、花生米、蒜末、生辣椒等佐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酸粉便呈现在你的眼前。酸粉的可口与否关键在于蒸粉、调酱水和腊牛肉巴这三项绝活上。蒸粉时把用大米磨成的米浆均匀地铺在蒸托上,将蒸托置于蒸笼中,蒸熟,开托将粉条翻出,晾叠。米浆要磨得不稠不稀,铺托时要铺得均匀且不厚不薄,起托时把整块粉条从托翻出,晾于竹秆上,待冷却才叠成长形卷条,若不经晾干,切出来的粉条就失去了它的爽滑口感。 酱水是酸粉的主味,酸粉特有的酸甜滋味全在酱水中。用糖醋、白糖、蒜末调一锅可口的酱水,全仗师傅的经验。画龙要点睛,牛肉巴便是酸粉的点睛之笔。把牛肉切成薄片,加入盐、糖、丁香等煮熟,然后烘干,再加入芝麻油用温火烩,直到沥去八成水分,才算做好了。这半透明的牛肉巴的香甜酥韧更衬托出了酸粉的爽滑。 瞧,看着一大碗由橙红的酱汁、嫩白的粉条、透红的牛肉巴、金色的炸肉、翠青的酸黄瓜、米白的辣椒组成的色香味俱全的宾阳酸粉,你能不垂涎三尺吗?
玉林牛腩米粉
玉林牛腩米粉在解放前已出名。解放后,玉林饮食业发展快,熟食粉摊渐增,其中牛腩米粉更负盛名。因为牛腩米粉原汁、原味,吃起来松软、滑脆,美味爽口。
评论